认真告别,才能更好前行
——进修日记节选
内四科 王芳
二0一九年一月十五日
时光匆匆,人生没有折返的路,我们将曾经的美好定格成回忆,也要学着和过去的自己告别。
01
2018年9月5日 星期三 多云
昨天下午突然接到通知,今天务必报到省四院中心静脉导管室。来不及跟家里人告别,匆匆收拾了一下行李,凌晨抵达了石家庄。甚至来不及忐忑,来不及憧憬,来不及多想。
顾不上欣赏四院的恢宏,早8点到护理部办妥进修手续以后,被一位老师带到了肿瘤内科的导管室。以此,拉开了我为期3个月关于PICC相关技能培训的序幕。
导管室分为维护间和置管间。我的带教老师姓张,她告诉我,前2个月学导管维护。最后一个月学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技术。我表面上应和老师的学习安排。其实我内心的声音是:我是来学置管的,为什么要花大把时间学维护?况且维护也不难啊。。。。但是初来乍到,还是谨言慎行为妙。我没有着急上手,花了一天时间去观察。去快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快节奏的工作强度。晚饭后,随手翻看日历。猛然想起来今天是孩子们的生日。给家里打过去电话以后,孩子们都已经睡着了。我真是一个不称职的妈妈。陌生的城市,陌生的环境,安静的夜,我开始想家。。
02
2018年9月12日 星期三 多云
在老师的悉心教导下我由最初的菜鸟逐渐成长。已经初步掌握了正规的PICC维护流程。但是颈椎、腰椎、和腿感觉都不是我自己的了。每天的工作量很大。平均每天有大约60个病人要进行导管维护。没有并发症的常规维护需要15到20分钟。如发生导管堵塞或者发生皮炎的患者导管维护耗时更长。这项看似简单的工作,实在不容小觑。只有维护得当才能避免导管非计划性拔出。一周的耳濡目染,我也渐渐明白,从病人决定置入PICC那一刻,到置管前宣教,到准确无误的置入导管,到置管后告知患者的注意事项,再到每周一次规范的导管维护,最后直到一年后导管顺利拔出,每一个环节,我们护士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,这项操作,护理干预是贯穿始终的。
“PICC作为一种安全,有效,便捷的置管技术,广泛应用于长期经静脉输液患者,化疗患者,静脉穿刺困难患者,这样一根从外周静脉直接到达上腔静脉的导管,可有效减轻药物对血管的损坏,保证药效,关键时刻它还是一条救急的生命通道。”类似这样的宣教,我已能熟练向病人介绍。
身体很累,但是收获的心情是喜悦的。
03
2018年10月2日 星期二 晴
我们医务工作者的十一黄金周多是在岗位上度过的。渐渐习惯了这样的常态。在这么一个美好的日子里,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,昌盛。
遵照老师的教学计划,我已经熟练掌握了PICC、CVC和输液港的相关维护工作。并能独自处理一些常见并发症。在进行任何一项操作时,张老师都会反复强调一定要有无菌意识。除了技术上的指导,她也会向我传递一些积极向上的护理理念。跟我分享一些她的从业心得和经验教训。能够遇上这么好的带教老师真是我的福气。
工作有很累的时候,有被病人误解沮丧的时候,有犯了错误被老师苛责的时候,最可怕的是这些情绪集中发作想要放弃的时候,抬头看看墙上悬挂的“南丁格尔誓言 ”,在心底默默问自己,你真的做到了么?
04
2018年11月6日 星期六 多云
最初不明白为什么要我们进修生写综述论文。单纯的以为是为了让我们更深入了解所进修的专业。我也一度认为以自己的能力写不出来一篇像样的综述。直到刘护士长跟我说,我不是要求你非得写一篇能够发表的论文,而是希望你能深入发掘一个相关专业的问题,并围绕这个问题在搜集文献,整理文献,合并自己的观点去完成它的过程中,培养自己一个科研的精神。
查阅了数十篇文献,熬了很多个夜晚,反复修改了好几次,老师终于点头通过了我的综述。3871个字,30篇近5年内的参考文献。接下来要解决的是制作综述ppt并且进修结束前在科室里汇报。人的潜力大概是被逼出来的。
05
2018年11月21日 星期三 多云转晴
2周之前开始学习超声引导下PICC穿刺技术,刚开始甚至连B超下血管影像都看不懂,更别提如何区分动静脉,如何选择最佳的穿刺血管。张老师说要感谢科技带给我们的成果。从前不具备超声条件时都是盲穿。成功率很低,而且极易发生诸如导管异位,静脉炎等并发症。现如今有了超声引导,置管成功率大大提高,并有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。通过学习简单的超声课程和影像学课程,我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高质量完成这一项技术操作。
每天都感觉自己深负重任,希望自己能够不辱使命!
06
2018年12月5日 星期三 雾霾
完成了自己的收官之作。
拿到了结业证。
跟恩师们合了影。
要离开了,心情突然变得复杂。
归心似箭,又恋恋不舍。
三个月的日子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里一帧一帧忽闪而过。想起来刚来这里的第二天,一个病人,用手指着我工作服上的 “涉县中医院”用嘲笑的口气跟我说,你们这些小地方的护士,会打针输液就行了,学这么高级的技术干嘛啊??我当时的内心真是五味杂陈。很生气但是必须得隐忍。我的职业素养不允许我跟病人发生正面冲突。我只能暗自下定决心,你越嘲讽我,我越要好好学。后来我用事实证明,我们“小医院”的护士,在经过系统培训以后也能把各项操作做好。得到了很多病人的认可的同时也让质疑我们的人哑口无言。
我从心底明白了领导们把我们送出来进修的良苦用心。是传承。也是开拓。
最后送给各位一首清代文学家袁枚的小诗,与君共勉。
苔
白日不到处,
青春恰自来。
苔花如米小,
也学牡丹开。
上一信息:【书香苑】 水调歌头·赞虎守杏林
下一信息:【健康宣教】 生死相牵 “胰腺”相连